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孟奇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关于王孟奇

2012-11-02 11:17:2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程大利
A-A+

  王孟奇在以传统题材为载体的表象中,摒弃了传统文人画孤傲自赏心态,刻画出平淡生活的单纯、充实、欢乐、愉悦,注入了他对平民生活与现实气息的感受,使作品以传统式的外在形态与现实的生活感受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笔墨秩序,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氛围。


  孟奇是个真文人。

  文人,是旧时代对知识分子的称谓。在人文科学相当发达的今天,社科界对知识分子又有了新的定义:一、要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二、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操守;三、是个独立思考者。我们用这样三条看孟奇,便有了结论——典型的知识分子。

  说孟奇典型,首先是因为他有文化责任感。他撰文说:“中国艺术家应向世界展示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特殊性及对人类文化的特殊贡献,这才是画家创作的意义所在。”他还写道:“一个中国画家如果不缺少才华,那他最大的难题,恐怕莫过于如何选择、如何面对人生了。就这层意义而言,中国画艺术亦为人生之道。”道德文章、人品艺品是中国儒家文化极重视的原则,被几千年来的真文人所恪守,孟奇继承了这一点。他画中不乏对世事的冷眼批判,平淡率性的笔墨语言常表现“能识人间炎凉”之类的题材,寄托了是非褒贬的精神倾向。

  孟奇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过日子,过得从容而宁静。“袖手无言味更长”之类的题材是心灵的独白,从骨子里流露出的淡泊是对人生的彻悟。人,往往在一场经历生死的大病之后或是一次绝境历险的生还之后才会有大彻大悟的状态,而孟奇却不是。他生性散淡,遇事多处以超然态度,黄老的有无观和庄子的出世说显然影响到孟奇,这使得他的作品一派天真。儒、释之外,尚有禅机。孟奇的许多作品充满智慧,看似率意却寄以至味,可令读者驻足三思。儒、释、道文化的涵养影响着孟奇,从人生观到艺术观,孟奇走的是一条传统文人画的路。

  中国艺术传统,是个博大深邃的精神系统,除了体现着中国人的哲学观和美学观之外,还有中国人几千年来技术实践的积淀。可以这样说,传统不仅展示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也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感觉。多年来,我们的许多传统论者或者从庸俗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传统,或者从纯技术层面形而下地诠释传统,认识论上的片面性导致了对传统的歪曲。而孟奇首先是从精神层面继承传统的,他把“技”与“道”的关系拨弄得很清楚,把技术实践与“人生之道”相联系,从形而上的层面研究传统、思考传统,首先把握的是传统的精神,这是对传统的深度认识,也是他超出常人的地方。

  完善的人格修养和严格的自律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做人规范,做人、作画都从这一点起步,于是,作品便成了艺术家人性的表露。所谓“画如其人”,便成了千载而下的古训。孟奇作品中的通脱与旷达,精到与深刻以及对浮躁世俗的冷眼批判正是他做人的直白。他对笔墨的深刻理解使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以中锋述形、以书意入画,创造了很个人化的造型样式,练就了深厚的功底。他用自己的语言轻松自如地表述胸臆,不做作、不矫饰、不浮夸,直逼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境界,这在当代是十分难得的。

  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把逸品列入最高一格。元四家以来,文人画专注于意的表达,从不仅仅于形的雕琢。孟奇继承了文人画的这一传统,作品逸气夺人,这是在摆脱功利基础上的修炼结果。清中期以前,文人画的重要传统是鄙薄功利。一些文人放浪形骸到了视死如归的地步,脱掉皮囊,如同脱掉一双鞋子,所谓“超脱”,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是一部分持出世观的文人,是未能“达”,无法“兼济天下”而“退”下来“独善其身”的那一部分,为保存个人生命状态内在的完整,才产生了超脱的心境,于是也产生了不朽的作品。这批作品充满了文人与生俱在的激情与浪漫的理想,超越了人对肉体消亡的畏惧,使生命寻找到了它的寄寓形式而变得富有诗意。今天的人已经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对传统的继承大大地打了折扣。能守住寂寞的画家已经不多了。相比之下,孟奇是出色的一位,他为人淡泊,不求阔达,专注于艺术理想,把绘画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不为自己设定规划,没有指标,也没有竞争对手,更无斗胜之心,当然也不作惊人之笔,一切全凭兴趣,情感和情绪都是从笔下淡淡地流出。

  这就是孟奇给我的印象。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孟奇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